你的位置:泛亚电竞不结算 > 新闻动态 >

买断式逆回购是QE么?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11-05 00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  • 如何理解买断式逆回购?

    1、对比买断式与质押式逆回购,区别:

    前者对应债券所有权转移给央行,央行可将所购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再质押或卖出。

    2、对比买断式逆回购和QE区别,核心差异:

    买断式逆回购属常规货币操作,不带特定目的,只为管理流动性波动,带有一定期限,最终效果是货币中性。

    QE是特定情境之下,普通货币工具失效,央行不得不用非常规政策达成特定目的。QE投放流动性期限更长,购买资产可以是非常规资产。

    3、中国央行在当前时点启用买断式逆回购,其目的或许有三点:

    (1)拓宽持有债券渠道;

    (2)应对年底MLF集中到期;

    (3)完善回购工具箱。

    这一工具启用,还印证中国货币调控框架转型,这也是我们理解未来中国货币调控的出发点。

    事件:10月28日,央行发布公告称,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。

    简评:

    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引起市场关注,市场有两个困惑:

    第一,买断式逆回购和传统的逆回购有何区别?

    第二,买断式逆回购和日本、美国采用的量化宽松(购买国债入央行资产负债表)有何区别?

    通过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后,我们进一步理解,央行为何要在当下启用这则工具,未来中国央行货币调控框架会有哪些变化?

    一、买断式逆回购和质押式逆回购最主要区别,在于债券所有权转移和利率定价机制。

    买断式逆回购和质押式逆回购最大的区别,债券所有权从机构转移至央行。

    质押式逆回购期间,资金融入方(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)所抵押的债券将冻结在自己的账户中,抵押债券所有权仍归一级交易商,当然债券利息也就归一级交易商享有。央行不享有抵押债券所有权,因此在逆回购期间,央行无法将抵押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做流通交易。

    买断式逆回购期间,央行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处购入债券后,所购债券的所有权将转移至央行。央行享有这笔债券的利息。

    债券所有权转移带来两点本质差异。

    第一,券种入表。因为券归央行所有,所以央行购券之后,资产负债表扩张。

    第二,央行可以自行处置所购债券。央行能将所购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质押或卖出。

    两种逆回购方式的利率决定机制有所差异,买断式逆回购利率更为市场化。

    质押式逆回购以“固定利率、数量招标”方式进行操作。换而言之,央行会事先决定好操作利率,并通知操作对手方。

    买断式逆回购则更市场化,采取“固定数量,利率招标”的操作方式。央行事先确定操作额度,参与机构则根据自身情况申报利率,中标机构的操作利率为投标利率。

    二、买断式逆回购是否等于QE?三个角度的对比异同

  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中,操作债券(尤其国债)会进入央行资产负债表,引发市场关于美国和日本在QE期间通过直接购买国债投放流动性的联想。

    我们认为买断式逆回购不等于QE,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:

    1、央行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,是基础的货币操作。

    发达国家央行都有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、投放基础货币。

    央行购债过程中,央行在资产端增加国债,负债端增加基础货币,二者都是政府信用,其信用等级匹配。故而央行购债合乎情理。

    中国人民银行法也允许中国央行购买国债,只不过不能从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。

    2、买断式逆回购作为回购型工具的一种,具有流动性中性特征。

    央行直接购买国债,是一种投放长期基础货币手段。

  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,在长期来看则体现为流动性中性。因为对买断式逆回购而言,虽然央行在存续期间进行了流动性投放,但这毕竟是回购型工具,央行需要在操作到期后再卖回债券、回笼流动性。最终效果是流动性中性。

    3、QE是为特定目的而采用非常规操作,两个特征明显:非常规特征、强烈目的性。

    当央行通过普通扩表无法解决两个问题:利率无法进一步降低,信用风险较难控制,此时金融体系往往处于流动性陷阱。

    为了克服通缩带来的实际利率过高问题,又或者为投放足量流动性来控制信用风险,此时央行不得不动用非常规货币工具。

    案例之一,日本启用QE,尽可能压低实际利率,帮助经济体走出通缩。

    上世纪80年代末泡沫破裂之后,日本迎来漫长的去杠杆过程,这也使得日本陷入持续通缩以及经济低迷的状态。通缩使得无论怎样降低名义利率,实际利率也还是过高(零利率政策收效甚微)。同时,金融机构也迎来了破产潮。最终,日央行决定启用量化宽松,以扭转通缩。

    日央行在量化宽松的实施过程中,多次拓宽购买资产的范围,增加购买资产的规模,拉长购买资产的期限。对利率的调控也愈发精细,从控制短端利率到控制长端利率,再到压制信用溢价,最终构建YCC曲线控制。

    案例之二,美国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,为防止信用风险扩散,启动QE。

    美国也是类似的情况,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金融危机,一度使得美国陷入通缩状态。当时,大量美国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危机,部分金融机构破产,其中以巨头雷曼兄弟的破产最有代表性。

    2008年11月,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,其目的就在于降低长期利率、刺激经济增长,并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定向输送流动性。

    可见买断式逆回购和QE最大的区别在于:

    买断式逆回购属于常规货币操作,不带有特定目的。只为管理常规市场货币缺口,并且带有一定期限,最终货币效果是流动性中性。

    QE是在特定情境之下,央行普通货币工具失效、不得不采用非常规政策达成特定目的。并且QE投放流动性期限更长,购买资产可以是非常规资产。

    三、为何当下中国央行要启用买断式逆回购?

    短期是为流动性平衡需求,远期是为应对货币调控框架转型需求

    今年央行货币工具创新频出,当下启动买断式逆回购,对中国央行而言,有三点意义。

    第一,央行亟需新渠道,拓开持券渠道。

    今年央行扩大了货币政策工具箱,例如启用国债买卖操作、创设了SFISF,这都要求央行持有一定规模的债券作为操作基础。

    虽然央行持有国债数量足以应付现行操作额度,但央行也需要开辟更多债券持有渠道,为将来操作国债卖出、互换便利打下债券池基础。

    此外,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,直接购买国债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,而买断式逆回购则在实现央行持有债券目的的同时,尽量避免、削弱了这类影响。

    第二,年底MLF到期量较大,开设买断式逆回购可以对冲流动性回笼。

    此次买断式逆回购的抵押品范围包括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、公司信用类债,与此前扩容过MLF抵押品较为相似。

    今年11月和12月,各有1.45万亿MLF到期。利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置换部分MLF到期量将减小冲击。

    第三,完善回购工具箱,强化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。

    当前质押式逆回购期限以7天和14天为主,本次启用的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为一年以内,或将推出3个月、6个月和12个月的期限,补全1个月至1年的回购工具箱,此举将增强央行对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。

    虽然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利率为多价中标,但是央行未来或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基础设置最低投标利率,进一步强化7天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。

   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中国央行正在逐步经历货币调控框架转型。

    中国央行投放长钱的机制主要是降准和MLF,随着准备金率逐步降低,外汇占款更多跟随全球经济周期波动,也不再适用于中国长期货币投放锚。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一个管理长期限资金投放的工具。

    参考海外经验,买卖国债可能是未来中国央行的一个终极选择。在此之前,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可以做先行的尝试和补充。

    本文作者:周君芝(S1440524020001)、田雨侬,来源: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,原文标题:《中信建投:买断式逆回购是QE么?》

   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
  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